2007-05-04

Re: 練習曲 — 轉自PTT2個人版

這部片....去年金馬影展的時候就看過

沒什麼人畫 蠻晚還畫得到位 但是一去的那天場內也是坐滿

當初被他的文案所吸引:

"旅行,永遠是遇見真實故事最好的時刻。
一個聽障男孩決定在大四畢業前,揹著吉他騎腳踏車旅行,

一百分鐘的電影、七天六夜的旅程,銀幕上一路展開的風景,也隨著男孩所經歷的點滴
故事,走進這片土地的深處,描繪出屬於福爾摩沙的影像地圖。
《悲情城市》資深攝影師陳懷恩首度執導的真摯之作,壯闊且細膩的攝影,捕捉了真正
屬於台灣的人文風景。"

旅行 吉他 環島 本身就是誘人的題材 對曾環過兩次島的我 看來又會更親切
更有感觸吧

但是去年看完後 卻覺得還好

裡頭有很多很漂亮的鏡頭 把台灣拍得很美 在視覺上確實是個享受
一些情節也挺有意思
但說到情節 覺得這好像也是台灣國片常發生的
一些劇情的塑造 主角的遭遇 總給人太刻意要表現什麼 傳達什麼意念的感覺
就令人覺得有點匠氣堆砌 而少了一些自然的感動


但是看著熟悉的公路 熟悉的景色 隨著主角騎著腳踏車 迎著風
感覺還是挺不錯的

還有那句"有些事情現在不做 一輩子也不會做了"
好像很多人看完之後對這句很有感觸
我倒還好 因為很衝動的我 一直是這句話的信奉+實行者啊(^^;;)

但是不知道....仍然有不夠有勇氣
或者不夠有........ 我也不知道不夠有什麼
就太多顧慮的時候....或者變懶的時候吧

自己都不知道 在人類裡面好像已算衝動的自己
是需要再多一點這種特質呢?還是少一點?




==

然後好像也該抽空提筆 把流浪記完成才是
其實也還欠了很多旅行的遊記 不過有的就寫在心裡吧

=
不知道什麼時候愛上旅行的
我很喜歡旅行 也很需要旅行
雖然其實我並不愛漂泊 比浪跡天涯更大的心願是宜室宜家  但我的確喜歡旅行
一個人的 兩個人的 三個人的 四個人的 很多個人的 都很喜歡
天性隨和(應該吧) 旅行也沒什麼講究跟毛病 印象中似乎每次都能玩得很開心
若有唯一的講究 大概是我不一個人在台灣旅行吧
若在台灣旅行 必跟朋友同行 若要一個人出行 必搭上國際航線 少說也到個對岸

=
一個人的旅行 是可以看最多 想最多 領會思考最多的
一個人旅行時 自己的著重在感受當地的風土民情 過過當地人過的生活
所以喜歡散步 喜歡逛街 喜歡搭火車 找公車 轉地鐵
喜歡到他們的超市買零食 書店 唱片行 服飾店 雜貨店 隨便亂繞
路邊攤隨手買個小吃 路邊麵店飯館隨腳尋個座位
雖然路痴的我總是會迷路 但出門在外 少了許多不耐煩 多了很多新奇
每次迷路 就當作一次探險 也許發現意想不到的有趣地方 認識意想不到的人
也也許什麼都沒有 但就看著街上形形色色的人 平凡也是旅途中的一部份


一個人旅行時 長程交通 不是飛機 就是火車
我喜歡坐火車 遠大於飛機 飛機當然有點對點 時速近千公里的便捷
但坐著火車 沿路看窗外景色 到了一個地方 又一個地方 穿過一座山 越過一條河
才更有那種"旅行" 那種"經過"的感覺


路上許許多多的奇遇 也是一個人旅行的妙處  認識了許多萍水相逢的朋友
有的更投緣 成了會持續聯絡的好朋友 像程婕姐姐 夏子 亮一
有的陰錯陽差一起經歷了患難凶險 更成了很好的知交
像我當初一起徒步土石流出來的旅伴們

一個人旅行 有很多時間和自己相處
有很多機會 和自己從未見過的人 事 物 風俗 觀念碰撞
對我而言 是一種沉澱自己 洗滌心靈的活動吧

==
和朋友一起旅行 就是另外一種心情了
好像剛好的是生活圈裡的朋友們也多很喜歡旅行 所以大學時代
也總有不少機會出遊

幾個熟朋友一起出遊 因為彼此熟稔 所以一同出遊總是很輕鬆自在
行程隨時可以變更 也不用費心想玩什麼還是聊什麼 更有一種 心靈的安定與放鬆


若是一大群朋友出遊.....免不了.....很吵鬧XD
或許不是每個人都那麼熟 不過會一大群人一起出遊的
多半也是大家都有一定的熟度
而盡情地吵鬧喧嘩耍白爛 又是另一種感覺的放鬆 也讓人很開心

=
可惜工作以來 時間少了許多 同學們也是工作的工作 念研究所的唸研究所
當兵的當兵

越來越少機會 可以離開喧囂的台北市 出外走走

也不知道為什麼 從小就不太喜歡大都市
討厭擁擠的人 擁擠的車 櫛比鱗次 高得讓人抬頭看不清天的水泥叢林
很熱很悶的空氣

久久能到郊外 到鄉下去透透氣 看著山 看著海 看著田野 看著矮矮的房子
就很開心

寫到這裡 又不知道下次能出外走走是什麼時候了~~
先打住吧 幾小時後還要到水泥怪物裡工作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