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31

上台的技術 簡報技巧— 王永福講座心得

P_20150329_164715_調整大小

自從開始辦PTT自助旅行板板聚及出了書後,
陸陸續續有些在不同的場合中演講的機會。
最初只是抱著無聊、好玩的心情亂弄板聚,
新書發表會及各單位邀約的講座是有比較認真準備,
但也都著眼在資料的準備、投影片製作這些方面...
現場的台風、演講時的魅力、對到聽眾需求的能力...總覺得自己很需要再加強。
一直聽朋友 白袍旅人 推薦簡報大師王永福(福哥)的課程,
剛好3月29日他在台中有場《上台的技術》新書發表會,
於是我便趕緊報了名(據說150個名額1小時秒殺呀~~~),從台南特地到台中去聽。
(到了和現場的人一聊,發現也很多人是從台北、高雄到台中參加的!)


講座之前我買了《上台的技術》先來看看,提出的很多概念及建議真的看起來不錯,
但老實說講座前我沒有太認真看,想說就直接去聽講座看看福哥給我的感受吧!
地點在台中澄清醫院的會議廳,幾乎是座無虛席。
看現場觀眾的反應,好像許多聽眾都是已經認識或聽過福哥名號的,
因此福哥一開始是用滿輕鬆的語氣閒聊。
說在這場講座,他希望能分享給大家可以用在簡報、上課、演講的技巧。
就分成案例、技巧、修練這三大部分來講吧!

P_20150329_153011_調整大小P_20150329_155324_調整大小

 

一開始他先聊了城邦的何飛鵬社長主動由facebook傳訊給他,問他出書意願的經過。
(福哥一開始還給何社長已讀不回TFR1_thumb[2])
然後重現了他第一次去城邦找何社長做簡報的過程...
他說那次他是使用iPad向何社長做簡報,簡報完後何社長第一個驚訝的點在,
怎麼福哥都不用用手滑動螢幕,iPad上的圖片就隨著他講解的內容更換?
原來是福哥在下面拿著iPhone遠端操控...
此舉不僅激發了何社長的好奇心,也點出福哥對於簡報技巧「不看稿」的概念。
福哥講解完了當時給何社長看的投影片及商談情形後,
忽然又大解密他選擇投影片張張有哏的心機!

P_20150329_145801_調整大小
例如左上:福哥登上商業週刊的照片,因為何社長是商業周刊創辦人。
右上:經濟日報對福哥做的專欄,因為何社長曾任工商時報的記者,
經濟日報為其競爭對手,何社長曾自述他當時每天都努力地研讀經濟日報。
左下:福哥任工地主任、保險業務員、如今簡報講師的照片,不僅要顯示他的經歷多元,
還因為他做了功課,何社長也有曾任保險業務員的經歷。
右下:福哥和夫人騎車上武嶺的照片,不僅是自述興趣,
也因為何社長曾說過登山、單車是他的興趣。

聽完福哥的講解後,不禁讚嘆他真是太心機(太用功)了啊!
在每次準備演講前,其實很大的一個困擾就是不知道對象想聽什麼?
雖然說這種有特定對象的簡報和不特定對象的演講又不一樣,
可是不禁還是很佩服他對準備材料所下的功夫。


接著福哥講他和鴻海人資長做簡報的經驗。
據說當時鴻海人資長接下來要去照胃鏡,一開始的約是「在星巴克作10分鐘的簡報」。
這光想像....就讓人覺得真是個很難準備的簡報啊~~~
要如何做出一個在對方即將要去做胃鏡的情況下,
還能對你產生興趣,還能打到對方的點的簡短簡報呢?
福哥說,他一開始先秀出了他在另一家大企業上課的課後問卷,滿意度是99,
還留了相關單位的分機以供佐證。
接著再秀了幾張他進行課程時的照片,然後就結束了,大概只花了3分鐘。
這簡短但切中要害的「簡」報,果然吸引了鴻海人資長的心,
於是跟他繼續閒聊下去(據說花了很多時間在聊照胃鏡很可怕),
後來鴻海也就真的邀請福哥去幫他們做內部訓練。

關於這段經歷福哥的結論是:對象的職務越高,耐心越低。
對於這種簡報對象,就是直接講重點就是了,不要在那邊慢慢鋪哏。
突然想到... 柯文哲不就是一直這樣要求他的屬下與政敵媒體嗎?

 

分享完這兩個案例後,福哥開始傳授一些技巧:
技巧一:從構思開始(非從製作投影片開始)
福哥慣用的方法是利用便利貼,有點子就寫下來貼牆上,累積的差不多了,
再做分類→排序→重點區隔。
而重點不宜過多,最好在三個以內。想完了後也要想一想,這些是否是聽眾會想要的?
這段過程福哥是內嵌了一段貼便利貼、分類便利貼的縮時攝影影片,非常一目了然,
也算是介紹了投影片呈現的其中一種變化。
P_20150329_151240_調整大小P_20150329_151258_調整大小

 

技巧二:投影片越好,理解時間越短。
這裡福哥介紹了各種不同型式的投影片各自的優缺點。
如全文字、全圖片、圖文並用、流程圖、大字流... 等等。
沒有說哪一種就一定好,看怎麼搭配使用,能讓觀眾的理解時間最短。
(但像那種密密麻麻都是「重點」,像教科書直接複印的就一定叉叉!
他在此時也分享了一些如此的實例TFR1_thumb[2]

P_20150329_151446_調整大小
一些無關的裝飾也可以都拿掉,簡潔就好。
也可以加上節奏,例如以動畫的方式讓重點分次出現,這樣一次觀眾就會只看到=理解
一個重點(但不要用那種飛來飛去轉圈圈的動畫啊)


技巧三:上台技巧
這時福哥說,今天的講座進行到現在,已經過了55分鐘,請大家分組討論一下,
今天他用了哪些上台技巧呢?(講座的一開始他有要求大家三到四個人一組討論)
我一聽非常驚訝!看了看手機上的時間,真的是已經過了55分鐘...
怎麼感覺好像才剛開始15、20分鐘呢?
至此真的很佩服福哥了!
是啊!精彩的講座就是要像這樣讓人渾然不覺時間流逝,欲罷不能啊!
想起學生時代(被強迫)聽過一些令人昏昏欲睡度日如年的演講,不禁也覺得莞爾
於是大家開始討論分享,今天福哥用到的上台技巧有:
● 實例分享
● 分組競賽
● 小獎品獎勵
● 節奏流暢
● 講者站的位置不擋到螢幕,又不會太邊邊看不到
● 親自示範
● 引導思考
● 走下觀眾席
● 影片分享(縮時攝影)
● 互動操作(問答題、選擇題、舉手、點特定人交替使用)
● 重點分隔(講座他分成三大區塊,每一區塊又分兩三項重點來講)
P_20150329_152849_調整大小

等等.....
哇~~~ 聽大家討論、分享完才驚覺,原來一個成功的講座,
這些流程真的是可以(或者說需要)經過設計的,我以前真的是完全在隨便亂玩呀^^|||

 

之後福哥開始分享自我修練的階段與方法:
階段一:見山是山(基本功)
1.要演練:
福哥秀了張震嶽跟五月天的MV來說明「再大牌也要彩排」
及分享他在家裡穿短褲,請朋友幫忙當聽眾與錄影、計時的演練照片
P_20150329_153220_調整大小

嗯... 好像的確是這樣><
想想自己只有之前幾次新書發表會前有很隨意地演練一下,就是順順投影片的講詞,
台風、互動什麼的基本上完全沒想過... 板聚那種自己辦的更是完全沒有演練...
想想實在是很汗顏...

2.不看稿:記得流程,才有流暢
這裡福哥建議要記得每張投影片的順序,
才不用頻頻看稿、找投影片,顯得很low
也分享了有人演講時頻頻看稿的影片,真的是不好看呀...
這點我倒是還好....因為我本來就不曾有稿TFR1_thumb[2]TFR1_thumb[2]TFR1_thumb[2]TFR1_thumb[2]TFR1_thumb[2]
而旅行類的投影片也不多,所以順序算是做一做就會自然記起來了

3.多學習:多看書、多聽講座

 

階段二:見山不是山(求變化)
1.加入精彩元素:

演講中可加入一些例子、故事、影片(記得務必要內嵌進投影片)、
互動遊戲(不要只是台上講者的獨角戲)、
及幽默感(例如本場講座用了好幾次貼近時事的幽默)

2.了解聽眾背景→滿足聽眾需求

3.熱情無敵:

這裡福哥分享了楊斯棓醫師做反核演講的熱血歷程,
先從小型的學校班級演講開始,一次對象只有幾十人,
如此的演講他全國巡迴講了200場,也越磨練越成熟,
最後登上TEDxTaipei。

P_20150329_154401_調整大小P_20150329_154451_調整大小

而這樣的熱血與信念也影響了其他人,
例如陳畊仲醫師就因此也上了TEDxTaipei,講〈有你關懷,台灣醫療不沉默〉
喚起更多人對台灣醫療崩壞現況的注視。

P_20150329_154507_調整大小P_20150329_154520_調整大小


階段三:見山又是山(完美的追求)

 

哦其實我聽到階段二的熱情無敵就已熱血沸騰了啊~~~~~
想想為什麼今天會來這裡聽這個講座?
想想從2009年第一次因為一個半夜無聊誤打誤撞之下,開始推廣自助旅行,
從完全0,到現在自助旅行板即將要辦第13次板聚,自助旅行板社團人數將近3萬人,
我講過4場板聚、4場講座邀約、5場新書發表會、1場通告、3次媒體採訪...
不能算多,完全沒在刻意經營也不是為了什麼好處,
其實出發點就是就只是因為好玩,只因為想野人獻曝地把我覺得自助旅行這很棒的東西介紹給更多人。
於是跟當初幾乎什麼都不懂就莽莽撞撞跑去長途自助旅行一樣....

沒有主辦統籌過活動的我...沒有在很多陌生人面前說話過的我...
土法煉鋼、跌跌撞撞嘗試、找資料、學習.....
很高興到如今認識了這麼多厲害的人,大家一起學習成長,
這次聽福哥的講座,真的覺得獲益良多,因此趕快趁記憶熱騰騰時做個筆記。

 

對了,最後福哥以一個短短的投影片做結。
那是2008年,福哥的母親罹患癌症時,他做給他母親的病況簡報,
希望能讓母親不要害怕地接受手術,他想讓母親看到他現在在做這簡報講師,
是希望能影響別人,改變世界。
短短的影片,全場無聲無息,我是情緒牽動在心裡。
今天康復狀況良好的福哥母親、福哥的太太、兩個幼小的女兒、
還有即將要住院接受化療的保母都來了。

P_20150329_162525_調整大小

(順道一提,感謝王冠欽醫師熱情主辦這次的講座,本場講座福哥及王醫師皆無償舉辦,所收門票300元全數捐給台中光音育幼院)

後面的Q&A時間,也有人問到福哥感覺很忙,
但感覺也還是都會花時間在家人相處,陪老婆小孩,是怎麼安排時間的?
福哥一開口就說:「不要被商周誤導」TFR1_thumb[2]
然後說其實他接課很少很謹慎,也不連續上課,週末假日幾乎都在陪家人,
人生時間就那麼多,就是在每個人的「選擇」。
這段也滿有共鳴的所以也記之,年紀越長,經歷的悲歡離合、見過聽過的意外無常越多,
越覺得是這樣。
想想現在的年紀乘以二,人生可能也就差不多到尾聲了,還是要在沒有意外的狀況下呢。
那麼優先順序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需要的、什麼生活是僅剩的三四十年想過的,
就值得不要迷失。

很棒的一個講座。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